探访8万平旷视x梦燕物流中心:AI企业在服装仓库挑大梁!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作者 |李水青编辑 | 心缘
一望无际的五层立体式货架林立,货物在机器之间自动化流转,工人只需要定点分拣、贴标,一块小小屏幕用来调度全局……
这描述的不是亚马逊的物流中心,也不是哪家上市企业的货运部,而是一家位于江苏的民营企业——无锡梦燕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梦燕”)的新仓库。据悉,这一新仓库占地8万平米,是一个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去年底运行以来可支持出货量提升5倍,工人减少40%,每个工人的步行量也实现日降3万步/天的大减负!
进一步深挖,我们发现,在这一精品项目的背后,是一位80后服饰行业老板和AI独角兽旷视科技最新的一次联手。
当下,随着“十四五”规划下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幕拉开,服装、食品、医药等传统领域企业也纷纷开启作业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在政策和需求刺激下争相把握时代的红利。
传统行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要实现转型成功、平稳过渡要考虑哪些关键要素?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内生动力和产业逻辑?
近日,我们实地参观了梦燕服饰自动化物流中心,试图从数字化大潮中砥砺前行的个体视角中,看到服饰乃至传统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相。
一、探访梦燕服饰自动化物流中心,立体仓库、一屏掌控
在我国江浙地带,遍布着各色的服装制造和零售企业,成立于1984年的梦燕就是其中之一。品味典雅,服装远销全国各地,每天高达6~8万件运往全国600多个渠道,梦燕服饰在它的受众人群中一直广受好评。
五一小长假之后,我与一行人来到梦燕服饰自动化物流中心进行参观。
走进仓库,只见一座25米高、8个巷道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矗立眼前。梦燕业务负责人宋建军告诉我们,这一立体仓库足足有1.5万个库位,每个库位能装1500~2000件衣物,每天可支持吞吐量超20万件衣物。
▲梦燕新仓之存储环节
来到输送区域,只见一套输送分拣系统正在顺畅流转,上面装着衣服的纸箱在工人面前穿梭,在楼上楼下之间流转自如。
随着我们走到一个仓库三楼的小房间,我们看到一个大屏幕上展示着整个物流中心的实时运转情况。宋建军告诉我们,这个屏幕显示的是智慧物流操作系统旷视河图,能够随物流中心变化实时灵活调度。
据悉,河图将梦燕自动化物流中心的自动化立库系统、箱式输送分拣系统、货到人播种系统与仓库管理系统(WMS)无缝对接,能够随着梦燕业务发展灵活调整,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宋建军告诉我们,在很长时间里,梦燕海量服装收货、上架、存储、拣选、复核、称重、贴标、集货等环节在旧仓中运行,都是100%为人工作业。
但现在,基于这一1500米的箱式输送分拣机,以及货到人播种系统和包装复核、自动称重和贴标等自动化设备,目前仓储工厂里的人数减少了40%。同时,工人从此前日行5万步变为日行2万步,大大减负,可支持出货量却增加了5倍之多!
二、出货倍增、工人减负,背后AI企业已挑起大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密集型的服装行业在零售端、制造端及仓库作业等环节都面临挑战。
以梦燕这种自产自销的服装零售商为例,日出货高达6万到8万件衣服,都由梦燕仓库统一发货,吞吐压力非常大。
“梦燕建设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初衷是解决零售端周转问题”,梦燕总经理吴承淮介绍道,“此前,在集结交换时,经常出现物流存储空间不够、运转效率不高、爆仓等问题。为此,我们决定提升仓库面积,但了解到还可以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的改造提升整体效率。”吴承淮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服装制造家族,他的父辈于1984年创建了现梦燕前身——无锡梦燕华通制衣厂。如今参与企业管理,他深知行业的需要和痛点。
▲梦燕旧仓之存储环节
为了解决零售端周转问题,这位80后老板开始布局建设自动化物流中心。而以此为开端,这位传统行业人也与AI领域的独角兽旷视科技产生了交集。
不同于传统物流系统集成商,旷视是一家聚焦于物联网场景的AI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以AI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物流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者。旷视智慧物流业务团队行业经验丰富,几十位核心业务骨干都拥有15年以上的物流行业经验,更有中国物流自动化装备系统和机器人领域的顶级专家徐庆才和王宏玉。
同时,近年来,基于算法和底层AI技术,旷视不断推出了智慧物流操作系统、物流机器人、堆垛机等一系列AIoT软硬一体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旷视在2020年推出的物流机器人产品
有了行业经验丰富的团队以及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最为重要的就是落地。除了落地的梦燕自动化物流中心之外,旷视智慧物流业务还助力徐福记、亿阳纺织等近100位客户对工厂和物流中心进行智能化升级,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优化管理。
三、 谁会是传统企业的好伙伴?看谁均衡技术和行业
随着我国进入“十四五”规划新时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指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占GDP总量超10%的板块,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巨大市场。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AI+物流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人工智能+物流的市场规模已达15.9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00亿。
在这种时代大环境和红利驱动之下,物流行业自身也有深刻的内驱变革动力。比如,梦燕总经理吴承淮就坦言:“梦燕的一个初衷是,希望通过仓库信息化和物流集成仓库体系,倒逼前端业务摆脱惯性,走向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
当下,包括AI算法起家的企业、有制造工厂的科技巨头、工业物机器人及设备厂商、甚至是云服务商都在争相进入这个市场,一场王者未定的抢滩大战正在全国各个碎片化的场景中多点并发。
谁会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好伙伴?
梦燕总经理吴承淮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相:“仓储物流设备在国内发展总体比较成熟,选哪家没有太大区别,我们更加看重于软实力集成。”
梦燕信息化负责人王春健补充到:“选择旷视不光是集成商,还会帮你做一些设备中的数据层面的分析和均衡。在项目开始之前,旷视会将我们提供的一些历史业务数据输入他们的模型,来计算设备和系统的生产力情况,或者推算设备参数要求,从而输出最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招标中有些企业强项是堆垛机,有的是AGV,而我们是选择一家各方面都比较均衡的公司。”
吴承淮还更进一步表达了对AI的认可,他说,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标准,AI还是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如果通过视觉识别的方式对异常操作和工作效率进行识别,通过算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监督,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管理的成本。
可以看到,传统企业青睐的,正是能够均衡技术与行业、服务的务实玩家。
结语:既是技术仗,也是行业仗
通过亲身走近江苏无锡的梦燕服饰自动化物流中心,我们看到不仅前端设备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后端系统中更是将这些设备联接起来,支持物流中心的实时调度。未来,这些数据在与AI的结合下有望迭代出更多应用,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从产业角度来说,随着传统行业玩家逐渐由内迸发出业务标准化、重构工作流程的需求,智能物流供应商们也你争我抢地想分到更多蛋糕。从产业逻辑来看,这既是一场技术仗,也是行业仗。